导读:在中国电影诞生双甲子之际立盟策略,烟台将百年胶片浸入新媒介的葡萄汁液,等待又一场发酵——当海风再次吹过朝阳街79号“金城电影院”旧址,它的低语不再是怀旧挽歌,而是未来影像革命的潮汐预报。
海报新闻记者 蔡云飞 烟台报道
7月15日,易烊千玺手握金石奖杯站在烟台舞台中央,加冕最年轻导协年度男演员;台下是照亮中国电影栉风沐雨之路的导演面孔。“年轻电影创作者们,应该犯错,不要无聊。”易烊千玺流露出年轻一代电影人的勇气与真诚的这一刻,烟台海滨正闪耀着中国电影双甲子诞辰的荣光。
01 滨海光影缘起,一座城与电影的世纪情缘
1898年,美国传教士将一台神秘机器带入烟台,登州文会馆的孙熹圣凝视着机器中跃动的光影,提笔在纸上写下两个汉字——“电影”。这是英文“CINEMA”在中文世界获得的第一个正式译名。
烟台与电影的渊源由此开始,这座城市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
在朝阳街南首79号,一座西方建筑风格的影院曾名为“完美之”,后改称金城电影院。1935年1月正式开业时,它已是当时烟台乃至胶东地区最有声望的电影院之一,室内装修典雅,楼梯铺设地毯,楼上楼下共有数百个座位。
同年,烟台人第一次从银幕上看到了真实的自己。一部名为《烟台大观》的无声黑白纪录片在电影院首映,老烟台街人及附近城乡百姓闻风而至,纷纷买票观看。这部由新加坡华侨胡文虎发起拍摄的纪录片立盟策略,记录了烟台的地理风貌与工业、商业、教育等行业面貌,留存了烟台的城市记忆。
如今,海风再次拂过烟台海岸,朝阳街79号的老砖墙早已化身“芝罘仙境展示中心”,90年前的“金城电影院”重温熟悉的火热,静静注视着新一代中国电影人走过红毯。
02 百年光影摇篮,双盛典启幕的时空密码
这个盛夏,海岸线正在上演历史性交汇:7月15日,“中国电影,我心火热”导演之夜在烟台启幕;24小时后,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接续点亮滨海夜空。
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,双盛典选择烟台作为庆典之地,显然具有特殊意义。
7月15日晚的颁奖典礼上,各瞩目奖项各归其主:易烊千玺凭借《小小的我》获年度男演员;宋佳凭《好东西》、咏梅凭《出走的决心》共同获得年度女演员。
在舞台设计上,一颗金灿灿的巨石成为视觉焦点。张艺谋曾这样阐释:“这块金色的石头,似乎代表着我们导演就是这样的工作,我们把一块很原始的石头,打造成一块金灿灿的宝贝。”
“金石为开”的精神,也正感染着微短剧创作者们。当前,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令人欣喜,但规模之上更需品质护航。2025年,山东(烟台)网络视听创作传播服务中心揭牌。未来立盟策略,该中心将成为汇聚资源、孵化项目、推动创作的重要平台。历史基因在此裂变:胶片纪实精神注入竖屏浪潮,百年“影像母港”化身新媒介试验场。
03 影视新地标:万亿之城的影像野心
影视产业是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高、资源消耗少、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。百年缘起之后,万亿之城烟台选择再次向影视产业进军,实为明智之举。
天时——双甲子庆典引爆战略转型窗口期;
地利——山海基因铸就东方叙事母体;
人和——政策链、人才链、创作链、传播链齐头共筑产业生态。
朝阳街(汤淼 摄)
如今,烟台市制定出台的《关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《烟台市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一揽子政策文件,已揭开千万级专项扶持资金的战略布局。在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上,“拍网剧、来山东”的口号化作具体行动:烟台、青岛、潍坊、日照等七市文化和旅游局达成“向海图强”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联盟;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华策视听产业学院落地,完成人才链闭环。
显而易见,烟台验证了影视产业的终极公式:
科技密度(AIGC)×文化厚度(影视文化基因)×政策精度(千万基金靶向扶持)= 绿色GDP新增长极。
更具前瞻性的实验正在展开。AIGC微短剧《世说新语》项目已在烟台发布,人工智能技术贯穿策划至后期全链条。这恰是烟台对“品重”二字的最新诠释:既守护登州文会馆翻译“电影”时的初心,亦敢为数字时代影像变革的弄潮者。
从1898年的“译名诞生地”到2025年的“次元破壁者”,烟台刻在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和对文化艺术的不懈追求,如经丝纬线,始终为中国影像革命编织着摇篮。当百年胶片浸入新媒介的葡萄汁液,又一场醇香正在发酵……
顶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