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段农民工大爷挑战写作1957年高考同题作文《我的母亲》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位来自山西太原,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“安老三”的人,用他质朴的文字和深情的回忆,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。视频发布后短短48小时内,点赞量突破500万次,评论区涌入十多万条留言,网友们纷纷感慨于文字中蕴含的真实情感。
安老三的故事简单而深刻。他回忆起母亲的一生,从早起到晚歇,从灶台到农田,母亲的辛劳与无私让他至今难以忘怀。文中提到母亲包的饺子、过年时忙碌的身影、以及她那瘦小的身躯如何支撑起整个家庭。这些细节虽然平凡,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。
所以,我们都夸奖安老三“文笔好”,他只是诚实。他描述母亲佝偻着背、围着锅台转;诚实到不肯用“潸然泪下”去装饰思念,只留下一句“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,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”。这份诚实,让我们感动。母亲也是普通人中博证券,她会累、会饿,会把饺子让给孩子,也是会在寒夜里抱着空锅睡去的普通人……
安老三的作文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,更是对母爱和亲情的一种致敬。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们表达真实的情感和生活体验,而不仅仅追求标准化的答案。《我的母亲》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文字,掀起了一股热潮,让人感动于母爱的伟大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这样的作品出现,让写作真正成为一种自由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所以,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安老三:放下比喻、放下排比、放下升华,也许只是单纯地问一句——妈妈,你今天吃了吗?相信,只有平实质朴的语言才会比所有华丽的辞藻都更像作文,也更像回家。
(海报新闻编辑:冯浩)
顶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